野外观测站概况
农业部甘肃耕地保育长期定位科学观测实验站(简称“甘肃耕地保育实验站”),属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学科群,依托单位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以该所在甘肃武威建立的“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为核心科学观测实验站,并在甘肃张掖、天水、平凉设置辅助观测点,形成了甘肃耕地保育监测网络,充分利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建立的“甘肃省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科研协作网”,对长期定位试验开展联合攻关。该站很好的代表了甘肃省主要的耕地土壤类型和区域特点,具有很强的学科和区域代表性。
长期开展耕地质量演变规律、中低产改良、高产耕地保育、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及水土流失防控等研究,完成和正在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取得了诸多成果。目前,甘肃耕地保育实验站已积累了近40年有关长期施肥对土壤质量和环境的影响、耕地地力提升、土壤培肥、退化耕地修复技术与模式等方面的数据积累,尤其是在施肥对土壤质量和环境影响,不同轮作方式对地上地下部生物多样性长期观察,施肥对不同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形成了以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和耕地保育为主,兼顾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的综合性农业实验站,试验数据已与相关单位签订了共享协议,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学科代表性,可为甘肃耕地保育提供指导和参考。
科研队伍
目前,甘肃耕地保育实验站有固定人员33人,其中科技人员31人。有客座人员8人,专业包括土壤学、植物营养与施肥、作物栽培和农业生态等。有高级职称的固定人员15人,其中研究员5名,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9人。实验站固定人员平均年龄41岁,其中45岁以上的12人、35岁至45岁9人,其余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科技人员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和实验室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实验站承担的科学试验和管理工作。
人才培养及成果
甘肃耕地保育实验站自2006年以来共开展科研项目30项(其中完成20项,在研10项),取得各类成果奖励1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厅级农牧丰收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认定新品种2个。2000年开始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寒旱所、中国农大、甘肃农大等单位进行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生23名,现已毕业博士10名、硕士7名,在读博士4名、硕士2名。
研究方向
甘肃耕地保育实验站以耕地保育和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主要开展耕地质量演变规律、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中低产田改良、高产和超高产田培育理论及技术,耕地养分及水土流失防控技术,肥水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等研究,达到改善和保育耕地水土资源环境,提高耕地生产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