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人才队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队伍 > 正文
首席专家 马忠明
时间:2021年04月07日 11:47 来源:  作者: 点击:
【字体:

首席专家 马忠明,男,汉族,1963年生,甘肃民勤人,无党派,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九届、第十届甘肃省政协委员,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9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获农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期间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赴英国参加第四期中青年领导干部中长期学习班,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挂职任张掖市甘州区副区长。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所长,2008年12月至2019年4月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2019年4月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工业污染农业土壤管理中荷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科技部干旱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国际合作基地主任、国家西甜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土壤与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甘肃省精准灌溉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中国栽培研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甘肃省农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和公安部特邀监督员等。

长期从事作物肥水高效利用和节水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在节水农业技术创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区域节水农作制以及节水条件下生态环境效应创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主持完成的“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区粮食作物大面积亩产超千斤试验示范”项目,研究提出了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现了冷凉灌区玉米亩产超吨粮的目标,2000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提出了作物垄作沟灌和垄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实现了垄作、沟灌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作物增产12%以上,节水23%以上,2011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甘肃省河西走廊高产农田水肥资源高效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阐明了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建立了高产农田适宜土壤水分下限调控指标,提出了以“优化灌溉制度、改善根区水分和增加留茬覆盖”为核心的垄沟微地形条件下水盐调控技术,支撑了河西绿洲灌区高产农田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中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出版《甘肃农业环境问题与保护技术》、《现代绿洲节水农业与农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垄作沟灌节水栽培原理与技术》和《砂田西甜瓜水肥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等专著4部,副主编出版《西甜瓜生产技术》专著1部;制定并发布地方技术标准1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国家著作权2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8名,其中国际青年人才3名。

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坚持将先进技术创新集成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首批入选甘肃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555创新人才工程”和甘肃省领军人才。2000年被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人事厅授予“第三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被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同年被中国农学会授予“第七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10年被国务院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评为“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先进个人”,2012年获第一届“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下一篇:汤 莹

Copyrights © 2020 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665231 E-mail:mhx@gsagr.ac.cn

备案信息:陇ICP备1500287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1505 号